日前,質檢總局公布了尿素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結果顯示,縮二脲項目不合格成為尿素產品質量不合格的主要項目之一。縮二脲是什么?其超標會帶來什么危害?中國質量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化肥質檢中心(上海)工程師商照聰。
“縮二脲是尿素里面的一種限量成分,其含量不能過高,一般占產品總比重2%以內,超過2%就容易造成植物中毒,發芽率低,葉綠素減損,機體發育不全,也就是出現燒苗現象。”商照聰告訴中國質量報記者,尿素的生產工藝并不復雜,正常生產過程中都會產生縮二脲。他表示,目前生產尿素的原料主要有燃煤和天然氣兩種,通過將其轉換成二氧化碳和氨來反應生成尿素。而縮二脲的產生則有兩種途徑,一是原材料之間本身反應會生成縮二脲,再者尿素和尿素在高溫條件下的聚合也會生成縮二脲。
“目前國內尿素生產的工藝大致相同,同時原材料的不同并不會對產生縮二脲有明顯的影響。”商照聰說,目前上公認的縮二脲占尿素總量比重是在2%以內,如果超過2%,就會產生燒苗現象,但是縮二脲超標對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影響,且在作物生長的不同階段產生的影響不同。比如作物在幼苗期對生長環境比較敏感,如果縮二脲超標,就很容易產生燒苗現象導致作物枯死,而在成熟期,就不會有太過于明顯的影響。但總體來講,縮二脲超標對作物的影響仍然較大,目前關于尿素產品的國家標準都比較完善,在標準中對其含量的控制比較嚴格。
既然如此,尿素中為何還會出現縮二脲超標的情況呢?“一般來講,影響縮二脲多少的主要因素是生產過程中的溫度和時間。”商照聰告訴中國質量報記者,如果這兩者都在正常的條件下,就不會產生過多的縮二脲。尿素生產過程的溫度一般都是控制在120℃左右,溫度高于120℃以后就更容易產生縮二脲,且加工時間過長(溫度正常的情況下)也會產生比較大量的縮二脲。
商照聰說,尿素生產中一般不會出現溫度不定的情況,因此正常生產過程中基本不會出現縮二脲超標,造成縮二脲超標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尿素在生產過程中工藝控制不好,主要是生產中設備階段性開車和停車造成控制條件變化,體現在壓力下降和溫度變化上,就會產生不合格產品。比如工廠停產以后復產,或者是工藝的改變過程中都會產生超標的現象,原因主要是生產溫度的控制出現問題,在高溫情況下尿素之間會聚合,生成縮二脲。
商照聰向中國質量報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尿素產品都是規模化生產,不合格現象更多是在發展過程中,比如說企業擴產過程中,工藝的變化和調整、生產條件控制不好等就會產生不合格現象,是短期現象,因為縮二脲超標反而會造成產品不合格導致企業產生損失,因此縮二脲超標現象可能只是發生在企業發展的某個階段。
“很多大企業會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產品是合格的,從而不進行質量檢測,導致質量控制方案形同虛設。”商照聰說,雖然說縮二脲超標并不是普遍和大規模的,但企業還是應該及時進行質量檢測和把關,把不合格產品識別出來。但目前來講,很多企業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是造成不合格產品出現在市場上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目前的國內農資市場來看,尿素作為直接肥料作用于作物的比例連20%都不到,主要是用來做復混肥和混配肥等。因此,縮二脲超標的尿素產品造成的影響是有限的,且這種影響并不一定會導致絕對的浪費和損失。”商照聰表示,縮二脲超標的尿素仍然有很多用處,可以將其作為原料加工成其他產品,“在加工過程中和其他成分混合的時候,含量占比自然就會降低,也不會影響其他產品的質量。”
針對產品的選購,商照聰表示,尿素產品的外觀基本都是一致的,且因為農戶直接接觸尿素的機會也不太多,因此普通農戶在購買過程中并不能識別不合格產品。這就需要國家和相關的質量抽查結果及時公布具體的企業和產品情況,有條件的農戶可以多關注此類信息,同時媒體也需要加大對此類抽查信息的宣傳力度。他表示,在購買尿素產品時要多選擇規模大、品牌知名度高的產品;在施肥時,要盡量把尿素施放到距離作物根部有一定距離的地方,不要過近,尿素離作物根部越近,燒苗風險就越大。